电影看到一半,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中国传统民俗故事里的人物--田螺姑娘。
故事中,田螺姑娘每天默默关注房间里的小伙子,于是悄悄爱上了他。每天为他洗衣做饭,做许多奉献。却始终默默,直到一次意外让小伙子发现了她的存在。于是相见,大皆欢喜,演绎了一场多有奇幻风情的爱情故事。
正如这部电影之中的HGWXX/7。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他。让他从一个冷酷、冷血、冷静的可怕的审讯时滴滴不漏、一心效忠东德的国家机器变成了一个会从监视对象的家中偷书看、听到“好人的奏鸣曲”会泪流满面的、会为了圆谎写长篇累牍戏剧甚至偷藏起证据,直至断送自己“前程”的……公民。
是艺术打动了他,还是长期监视别人的生活反而引起了他对于自己长期处于“体制”之内的对体制的思考与反抗,是他对女主角的暗恋,还是他的地下身份让他突然发觉自己可以以另外的身份真正地活着。
难道,是走进了一个“正确”的人的生活内,才触动了他跳出这个体制?
ps:配乐真的太赞了
“道德不是指见证者在邪恶统治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反抗精神,也不是指他们抱有‘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道德指的仅仅是,在邪恶看上去牢不可破,苦难看上去遥遥无期的环境下,仍然不相信邪恶和苦难是人本应该的那种活法”。
——《人以什么方式记忆》(徐贲)
1984、东德、秘密警察、作家、演员……我本以为《他人的故事》要讲一个残忍而真实的,阿伦特所谓“平庸的恶”的故事。
谁想它居然是造了一个温柔无比的幻梦。
这是一部关于善的可能性的电影: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善,可以在极度严酷的邪恶和苦难中存活下来?它是不是有力量在拯救自己的时候也拯救他人?它是否可以超越一切阻碍并保持本色?
电影抒情地说:的确有这样一种善,的确有这样一种力量。
所以训练有素的秘密警察维斯勒可以被作家感动,所以他可以拼死帮助“素昧平生”的作家德瑞曼,所以好人可以安然等到柏林墙倒塌,然后德瑞曼在《献给好人的奏鸣曲》扉页煽情地把书献给维斯勒。
虽然故事背景比地狱还可怕
这部电影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好。感觉和看波兰斯基的“钢琴师”很像,总能感受到导演的悲哀和伤痛,却很难在电影中看到很好的表达。是不是当太了解一个东西或太陷入其中的时候,反而很难讲清楚?
很多细节都能在其他电影中看到,对东德政府的描写,对腐败官员的讽刺,都让我想到另一部电影“烈日灼人”。同样都是内敛压抑的情感,“烈日灼人”给我的震撼要大得多,而“窃听风暴”却少了一个爆发点,总让人觉得不是味道。斯大林的大清洗也是很多电影人不愿触及的伤痕,导演米哈尔科夫并没有正面尖刻的谴责什么,他只是平静的描述一个退伍将军归隐田园的生活。那个如影随形的巨大火球,像噩梦般一点点吞噬这个家庭,隐隐的不安晃动着那个平凡的夏天。很多时候,导演只是在拍风景,拍科托夫和小女儿在湖边嬉戏,拍那个拉着一车货物永远找不对方向的男人。片中的最后逮捕科托夫的米迪亚很像“窃听风暴”中的女演员,虽然目的不同,却都不得已揭发了自己的亲近的人,最后引咎自杀。我更喜欢“烈日灼人”的处理:米迪亚躺在浴缸中,暗红的火球从上方的窗口飞出去
“初秋九月的每一天都是蓝色的
年轻、挺拔的树向上伸展着
就像爱情一样茂盛生长
我们头顶美丽干净的天空
一朵云慢慢移动
它是那样洁白无瑕
而只要你从心底相信
它就会一直在你身边。”
是什么样的好奇让这个秘密警察拿走了这本书,又是什么样的决心让这个体制的机器决定背弃自己所忠于的国家而帮助那个作家?
影片开始卫斯勒向同学们讲授审问技巧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不让嫌疑人吃饭是不是有违人道?卫斯勒面无表情的解释了问题,同时在点名册上该同学的名字下方画了个叉。因为这个体制的要求无关人道和自由,而是是否忠于该体制,而卫斯勒时刻在实践着这个主义带给他的人生信条;饭桌上他没有去军官餐区,他说,平等总需要实践才能得到吧。也许只有信奉这个主义的人才会这么无情的服务于体制同时又严格的要求自己。
只是当监听开始,他的人生被引入另一种世界,这个世界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或许给他带来了新的认知,或许唤醒了他良久以来被压抑的本质。西德书里的描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种不同的气息,和整个政治气氛不同
作者:王怡
这部电影给世界一个机会,尤其是给中国人。去缅怀和渴望吧,1990年的1 月 16 日。那一天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曾如决堤洪水,从40余处入口涌进国家安全部的院子。他们把负责国内监视与窃听行动的办公室砸个稀烂,把浩瀚的文件和档案从窗户抛出去,铺满了大街。
令人感佩的是,16年过去了,和我同岁的多纳斯马克,不动声色的自编自导了处女作《窃听风暴》,获得2006年德国电影奖7项大奖,和欧洲电影奖最高大奖。我几乎爱上了这部电影,在熄灯之后一再为它唏嘘。也忍不住推荐给我认识的每一位异议分子。实在很盼望它能够连下三城,拿下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去年11月,原东德国安部副部长沃尔夫,在这部电影获奖后不久去世。沃尔夫在自传中说,他的理想是通过社会主义,使德国永不再重蹈纳粹的覆辙。如今虽然失败了,他说我依然怀着如此的信仰。在这话的背后,是东德国安部的8万5千名特工。它甚至监控了1800万人中的 600万。它的线民人数,令人恐怖的接近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柏林墙竖起的近30年间
【窃听风暴】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指导新片,一个好人的奏鸣曲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ztongji.cn/bajie/id-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