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和新中国历史情境中有着丰富含义,“父辈”的故事往往包含了不同时代里最为朴素,又最为真挚的情感。日前,江苏省镇江一中开展了以“我和我的父辈”为主题的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通过鼓励“千禧”一代挖掘家庭史资源,讲述父辈奋斗榜样故事,为青少年成长供给精神
“父辈”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和新中国历史情境中有着丰富含义,“父辈”的故事往往包含了不同时代里最为朴素,又最为真挚的情感。日前,江苏省镇江一中开展了以“我和我的父辈”为主题的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通过鼓励“千禧”一代挖掘家庭史资源,讲述父辈奋斗榜样故事,为青少年成长供给精神力量。
在高二(9)班祝紫涵同学的眼中,她的父辈是“被历史拖着走的人”。从渔民到农民,到工人,祝紫涵家族的长辈们总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迁徙变化。
父亲(前排右一)与爷爷,奶奶,和叔叔在家中庭院内
1976年,祝紫涵的父亲出生。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首先吹拂了农村,原本实行农业合作社的世业洲改革成了包产到户,父亲家中一下就有了两亩四分地。外界的新鲜事物风驰电掣般涌进了淳朴的小乡村,周遭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次来到镇江火车站的父亲
祝紫涵的父亲在毕业后来到镇江,成为了一名工人,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子,并且扎根在这座小城。日子越来越好,父母买了房子和车子,渐渐奔了小康;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思潮还解放了父母的思想,他们开始接触外来事物,享受出国旅行……
父母买上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小汽车
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时代,它给了贫穷普通的人民追赶世界的机会,又拓宽了人想象的范围。“我的父辈是这个社会中最普通的一群人,却也成为社会发展最鲜明的旗帜。”祝紫涵说道。
高二(9)班高瞻的父亲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高瞻父亲出生的年代,缺衣少食是普遍现象。高瞻父亲的生活条件甚至比当时很多家庭还要差,不仅很小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还有两个哥哥,一直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兄弟三人拉扯大。
高瞻父亲(后排左一)作为年级优秀学生合影
1986年,高瞻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电信工程师,曾与日本专家合作,解决了当时棘手的技术难题。父亲的经历给高瞻的未来学习多了一些思考。高瞻分享道:“父亲硬是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社会的动乱、家庭的贫困、成长的烦恼,都成了被他翻越的山脊。父亲生于贫困的家庭,却给了下一代不贫困的生活。”
高瞻父亲(左2)在程控机房与同事合影
记者了解到,《我和我的父辈》实践活动是江苏省镇江一中在寒假期间开展的一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征集父辈奋斗故事,鼓励学生们从中积蓄精神力量,彰显时代精神。镇江一中校长吴铁俊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了解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吴校长说:“‘00后’的思政教育不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接下来学校还将围绕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出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融媒宣传、校园评比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唤醒新一代青少年的使命担当。”
少年志编辑 顾茜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ztongji.cn/3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