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怎么检查(怎么检查痔疮)

痔疮检查如何做?_痔疮通过观察肛门和直肠就可诊断肿胀和疼痛的痔疮。肛门镜和乙状结肠镜能帮助明确病人是否有肿瘤之类更严重的疾病。诊断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新的诊断标准,即将痔首先分为内痔、外

痔疮检查如何做?_痔疮

通过观察肛门和直肠就可诊断肿胀和疼痛的痔疮。肛门镜和乙状结肠镜能帮助明确病人是否有肿瘤之类更严重的疾病。 诊断 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新的诊断标准,即将痔首先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1.内痔的诊断 第一期:无症状,仅于便时带血,肛门镜检查齿状线上方可见黏膜呈结节状突起。 第二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射血,内痔便时脱出,便后自行还纳。 第二期:排便时内痔脱出,不能还纳。 2.外痔的诊断 炎性外痔: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后,皱襞突起,呈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 血栓性外痔:肛门静脉丛内有血栓形成,皮下隆起、疼痛者。 结缔组织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引起肛缘皮肤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皮赘者,亦称赘皮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久蹲或吸引时,肛门皮下肿胀,可见曲张的静脉团,不能立即消散者。 3.混合痔的诊断 由齿状线上下同一方位的直肠(痔内静脉丛)和肛门(痔外静脉丛)静脉丛扩张、屈曲、相互吻合,括约肌问沟消失,使上下形成一整体者。 检查: 1.肛门视诊 可见各类型外痔或脱出肛外的内痔及混合痔;位于肛门的痔核,嘱病人作用力排便动作时,也可脱出看到。 2.肛门指诊 内痔早期为柔软的正常黏膜隆起,指诊有时不易触及;中、晚期内痔由于反复脱出,痔核纤维化,指诊时可触及痔区有黏膜增厚感,或指套有血迹。 3.内镜检查 应用肛门镜或直肠镜是检查内痔的最佳方法。内痔在肛管直肠环平面以下,呈圆形暗红色的痔块突入镜内。ⅰ期内痔可见黏膜鲜红或充血糜烂,黏膜可见1~2处高突,多互不相连。ⅱ期内痔黏膜不如前者鲜红,亦可见黏膜充血糜烂,痔体较大,见多个痔核。ⅲ期内痔黏膜色泽多粉红,痔体高突易脱出肛门外。如果观察到活动出血或内痔上有血凝块附着,则应怀疑内痔为出血部位。 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的临床特征与检查,痔的诊断一般较易。但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肛裂 肛裂虽是有便时出鲜血、外痔和肿痛,但出血量很少,突垂的外痔上方肛管有纵形裂口,便时有剧烈痛,便后疼痛稍有缓解复又剧烈疼痛,常持续数小时。 2、直肠脱垂 古人常将痔脱出与直肠脱垂统称为脱肛,或脱肛痔等。实则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及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经肛门脱出体外。脱出物为直肠黏膜,形圆、面平滑,可见一环一环由中心向外的放射形纵沟及直肠皱襞,呈淡红色,体长大,一般无出血。 3、肛瘘 唐以前将肛瘘列于痔门,称痔瘘或牡痔等。宋《太平圣惠方》始将二者分列痔与痔瘘两门。《奇效良方》则明确指出:“且夫痔与漏、初致之由虽同,所患之病实异。初生肛边,成瘟不破者日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久不止者,日漏也o”已将二者作了明确区别。 4、息肉病 古人所述的珊瑚痔、葡萄痔等,可能就是息肉。息肉有单发和多发两种。直肠息肉易同痔混淆。息肉的特点是息肉体隆起于直肠黏膜,附着在直肠壁上。单发息肉多带细长的蒂,或呈乳头状,紫红色,易出血,多见于儿童,可脱出肛门外。多发息肉,体小,广泛分布于直肠壁,色鲜红,易出血,可有家族病史。确诊需作病理组织学诊断。 5、肛乳头肥大 是肛门乳头因慢性炎症刺激,增生肥大而成。小的,有的如三角形或椎形,大的呈乳头形,可脱出,表面呈白色,位于齿状线,质硬,形小,不出血,与痔不难鉴别。 6、直肠肛管癌 常易被误诊为痔疮而延误早期治疗。认真检查则不难鉴别,癌体质坚硬,形状不整齐,表面有溃疡,可见脓血及黏液,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即可确诊。 7 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颇易误诊为痔出血,需加以鉴别。痔出血特点是随粪便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肠道炎性出血则多为脓血或黏液血便,与粪便混合。确诊需行结肠镜检、粪便致病菌培养、钡剂灌肠双重造影等。

内痔要怎么检查内痔疮的早期症状..病时间:十天前主要…

病情分析:日常饮食应避免过于精细,最好多吃蔬菜水果和维生素类的食品,每天多喝开水,使大便保持润滑通畅;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大葱、芥末等。 余姚哪家医院治痔疮最好。。。。。意见建议: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应该坚持 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 余姚哪家医院治痔疮最好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ztongji.cn/12286.html